山西财经大学论坛

标题: 上大学三建议(如果你孤独) [打印本页]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4
标题: 上大学三建议(如果你孤独)
1.知道自己以后以什么谋生,比如掌握自己喜欢的一个实用技能,多花功夫学,比如计算机。(大学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   

2.保持阅读好书和写日记的习惯,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会做人,比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刁难你的人,但是你对发生的事以及对别人的态度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以后到社会上会碰到不同的人,要知道怎么巧妙应付。   

3.保持和思想上超群的人的联系,和他们交流思想,能够促进你的思考。如果身边没有,可以去Q群或百度贴吧,思想者是孤独的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4
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必须赋予它意义;而其价值也透过你所选择的意义而彰显出来。  
——卢梭  

智慧的增长可用痛苦的减少来精确衡量。  
——尼采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到满足的人。  
——柏拉图  

行动不一定每次都带来幸运,但坐而不行,一定无任何幸运可言。  
——狄斯雷利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  
——柏拉图  

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罗素  

只有一件事是我们无法怀疑的,那就是我们正在“怀疑”这件事的“怀疑本身”。  
——笛卡尔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尼采  

读遍全部好书,有如跟许多贤人晤谈。  
——笛卡尔  

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创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  
——罗素  

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尼采  

人人都想改变世界,却没有人想到改变自己。  
——托尔斯泰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罗素  

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萨特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  

经验给我们太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最难管训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舌头。  
——斯宾诺莎  

人都会犯错误,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仍是由于欲望或兴趣的引诱而犯错误的。  
——洛克  

普通的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叔本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为好学也已。  
——孔子  

启蒙你自己,且设法启蒙你自己的同胞,这样人类就有幸福。  
——莱布尼兹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叔本华  

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  
——斯宾塞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  

人生最困难的事乃是认识自己。  
——泰利斯  

好的格言,坚硬到时光之牙也无法咬断。不仅如此,在任何时代都能提供营养,历经数千年的蚕食,仍然不枯。  
——尼采  

缺乏超越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冷漠。  
——马斯洛  

把痛苦视为生活中最大的祸害之人不可能勇敢;把欢乐视为生活中最美妙的人不会自我节制。  
——西塞罗  

未经验证的生活,不值得去过。  
——苏格拉底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  

认识你自己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4
五作家学者作品的感想。  
王小波:对他的杂文集《思维的乐趣》中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印象深刻,小说《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黄金时代》,《红拂夜奔》《寻找无双》《绿毛水怪》较喜欢,读小波的书常会发笑,且能得到教益,他是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最看重的品质是“智慧”,因为它是自足的。  

周国平:我第一次阅读的是他的《智性时光》《灵魂只能独行》,感觉文笔朴实且很有哲理,有一种哲学内涵,我喜欢上哲学基本上得益与他的引领,后来又看了《各自的朝圣路》,后面两节《哲学:对世界的认识》《精神的故乡》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哲学的魅力和作者的人文关怀,周国平说:“历史是时代的坐标,哲学是人生的坐标”,哲学的思考能够给我们一种特别的眼光,不至于在物质浪漫中迷失方向。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妞妞〉〈善良丰富高贵〉〈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史铁生:我看了他的《活着的事》《灵魂的事》《病隙碎笔》,感觉他的文章有一种宁静地指向内心的力量,他对生命,爱情,信仰的沉思非常深刻。  

傅佩荣:看了他的《哲学与人生》《心灵导师》《用什么灌溉心灵》<自我的觉醒>,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对哲学的理解准确。“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哲学。”  

米兰.昆德拉:看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感觉不错。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4
人的可怜本性 :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坏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

“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

“艺术家和文学家比思想家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因为他们拥有比思想家百倍之多的观众和读者群”,而“创造出伟大作品的人却是。。。。。。长时间生活在默默无闻当中,但以此换来的却是晚年的赫赫名声”。

“哲学家的著作给读者带来的不是娱乐,而只是教诲;要理解这些著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这类著作也要求读者在阅读时付出相当的劳动”

“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

“人的可怜本性虽然在每一代人中都改换一下面目,但在各个时代仍然是相同,一样的”

////////////////////////////////////////////////////////////////


读书感悟几条:
教育——要保护一个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打下基础。教育就是生长,而不是灌输  

好男人——对人生和爱情,有一种根本的严肃性  

法治——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人的生命  

爱情和友谊--只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金钱——钱对穷人最重要;钱是好东西,但永远不是最好的东西  

女性——“所谓‘知其雄,守其雌’,知雌是守雄的前提,唯有了解、吸纳、善用阳刚之因素,然后才能‘柔弱胜刚强’”  

做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更重要  

美德——美德的真正来源是智慧  

医疗——关系到人的生命,和教育(关系到头脑和灵魂;人身上最宝贵的三样东西:生命,头脑和灵魂)本来应该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但是现在都是最缺人文精神的。

以上是我读周国平的书的感悟,主要叙述作者的思想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5
推荐11本好书(使你象一休一样聪明)  

1.《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2.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3.《史铁生自选集》  

4.汤恩比<历史研究>  

5.罗素<西方的智慧>  

6.笛卡尔《谈谈方法》  

7.休谟《人类理智研究》  

8.柏拉图对话集  

9.老子《道德经》  

10.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1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谈了人文精神,教育和文化,人生,哲学,爱情等(很值得看)  

2是纯文学,写得真实,有一种艺术气息.其中<黄金时代>拿过台湾<联合报>奖  

3是文笔朴实,思想深刻.  

4历史经典著作,有个有成就的公司经理不看管理学经济学书籍,就多次阅读这本书  

9就不用多说,连海德格尔这个大哲学家都喜欢看. 中国人怎能错过这本书?  

5是比较好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6,7可以获得思考的乐趣  

8在哲学著作中, 柏拉图的比较易懂.  

11可以使你更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5
可持续的快乐--周国平  

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我大约我这样列举: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一次也没有,未免辜负了青春。但真恋爱不容易,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  
二、交若干好朋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三、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五、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六、争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八、喜欢至少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以自己创造和参与,也可以只是欣赏。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只要不被打败,你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许多倍。不经历这么一回,你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有力量。  

开完这个单子,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指导思想。我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人只有一个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譬如说,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恋爱,但终归减少了新鲜感和激情。同样是旅行,以青春期的好奇、敏感和精力充沛,也能取得中老年不易有的收获。依我看,“少壮不享乐,老大徒懊丧”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个人在年轻时并非因为生活所迫而只知吃苦,拒绝享受,到年老力衰时即使成为人上人,却丧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尤其是女性,我衷心希望他们有一个快乐的青春,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快乐。  
  
但是,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所以,我的第二条指导思想是可持续的快乐。这是套用可持续的发展一语,用在这里正合适。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悲伤”了。为今后考虑,一方面是实际的考虑,例如要有真本事,要有健康的身体,等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是快乐本身不但是快乐,而且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我所列举的多数事情都属于此类。他们实际上是一些精神性质的快乐。青春是心智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心智趋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自己的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个源泉将泽被整个人生,使他即使在艰难困苦之中仍拥有人类最高级的快乐。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可能在青春期获得的最重大成就。当然,女性同样如此,如果我不这样看,我就是歧视女性。如果哪个女性不这样看,她就未免太自卑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5
忆仙剑95  
  

1.1995年我玩的时候是繁体dos版,用的是486电脑,刚装上感觉音乐动听,开头玩不会用仙术,只会用刀砍,所以打到两个苗人那里就顶不了了,后来有个同学来我家乱按键盘发现李逍遥身体好像有光包围一样,才发现可以用仙术。(这说明任何一个事情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就是要敢于尝试,说不定能撞出个方法来)

  

2.当时觉得情节很感人,情随事迁,现在玩体会不出了,美好的东西没法留驻,很可惜。
  
3.我没看攻略玩的,一直都是装备木剑,打到几乎到结局才发现可以装备更高级的武器,不知道真元护体,醉仙望月步,天罡战气有什么用。(很多人与生俱来的潜能没有得到利用,就和这一样,因为没有认识自己)


屏幕上经常出现“胜败乃兵家常事,请大侠重新来过吧”,捡到物品比如九阴散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打那个拜月教主起码重来了十几次,没有隐蛊,好象只捡到一个,之前打卒子用掉了。(大材小用)


拜月刚开头两招就把阿奴打掉了,必须用天香续命露救回来丢乾坤一掷,后来拜月攻击就不牛了(可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然后狂丢那些巫月神剑,玄冥宝刀之类的,酒神也狂用,因为不知道酒神攻击力和真气多少有关,有时吃了蜂王蜜就去用酒神,才扣几百血,(有很强力的钟,还要上紧发条)

  

第一次玩打的很辛苦,但是得到了“冒险欲与游戏欲的双重满足”,辛苦得来的结局就更添感动了,最后是凄美的悲剧,(无奈哦,只有坦然了)后来结局看到林月如抱着逍遥的小孩时,我在悲剧中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和惊喜,给我以的憧憬,“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齐接受下来”。

  

后来玩了3代,不能给我感动,看来“只有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心灵”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5
有个哲学家说:“争取获得别人良好看法的雄心壮志尽管表现千奇百怪的形式,但这却是几乎所有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这些努力已经超出纯粹为了身体苦、乐的目的."

既然哲人这样说,可以把名利看作是“争取获得别人良好看法的雄心壮志”,很多人走错路了。

人生的两大乐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及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名利能得到虚荣心的满足,但是活得累。何不“万般随缘,但求不愧于我心,坐拥琴书,粗茶饭也知足”?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5
哲学入门书推荐及感想  
一.简单一些的: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素的《西方的智慧》,不折不扣的哲普好书;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感觉好懂;
  
(德)威廉·魏施德著《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讲了哲学家的趣闻,有些搞笑;
《蝙蝠文库》或《醒客悦读》,有培根、蒙田、帕斯卡尔、尼采、叔本华、卡夫卡、克尔凯郭尔、马可·奥勒留、西塞罗、塞涅卡和罗素、维特根斯坦、莫洛亚、马克斯·韦伯等,只看了两三本,不错,阅读可以提高领悟能力.

  
二.深入一些的: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很不错,最好把不懂的和有启发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三.中国哲学,可以先看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另外国学大师南怀瑾和台大哲学系傅佩荣教授的著作也不错.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哲普书或哲学史著作上,你如果找到了感兴趣的大师,就应该直接去读他们的原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二手转述书上.经过别人眼光折射思想就不鲜活了.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中说:"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

2.哲学吧友说:哲学价值观对于一个哲学爱好者来说要比他掌握哲学知识的多寡要重要的多"  

3.“对一个思想家,主要应当吸取他的精华,加以消化,而把糟粕排泄掉。问题就看你有没有坚强的胃。有坚强的胃怕什么毒素?没有坚强的胃,无论吃进什么,都不能消化,反正要得病,怪得了谁呢?”(引自周国平《岁月与性情》)

4.有些书晦涩难懂,比如《纯粹理性批判》,可以上网先查术语解释,或者读了一遍以后再上网查术语解释,哪种好,我不知道。

  
五.下面我谈谈学习哲学的好处:
1.幸福除了外在方面,内在方面也很重要,学哲学能丰富你的内在,具有幸福的能力。


2.一个人如果有哲学思考的习惯.就不易有无聊空虚的时候。


3.使你从一些事中跳出来,和外在遭际保持距离,保持平静的心态。


4."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


5.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休学救了我  
"急功近利和应试教育结合在一起,造成了荒唐的局面,为了高考那个关,十几年的生活全都牺牲掉了,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我是高二上学期休学的,因为身体原因休学,那一年里,不能剧烈运动(本来我是很喜欢打篮球的),主要在家听收音机和看《读者》杂志,发觉有些文章很有趣(原来阅读是多么有趣的事)。我也曾经对书感兴趣,那是小学中低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直到高二上学期的五六年时间,因为功课重,课外阅读量降为零。虽然当时我的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但是丝毫体会不出读书的乐趣,只有排名考前得到的虚荣心的满足。考试成绩不重要,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但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很少有这样的觉悟,觉得成绩好就得了,倘若多数人有此觉悟,中国的教育体制要不改也难了。  

  

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为0.7本,而日本是30本,这也不难解释物质享受,经济冲动和时尚轻而易举的占领人们的头脑,把生命引导到浅薄和实用的层次上.西方的现代化过程表明,单纯的物质享受不能使人真正幸福.现在这个物质浪漫的时代,感到幸福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从休学以来,从以前年均阅读0本上升到三十多本,如果没有休学,没有踏入世界名著这个智慧的宝库,一辈子在蒙昧中就这样过去了,我是遭受了多大的损失,而我还不知道,那有多可惜。  

  

我刚开头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自己在摸索,买了一些好书,比如《鲁迅杂文精选》《呐喊》,也买了一些劣书或平庸的书,不过最使我得益的是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智性时光》等书,他告诉我要只读好书,并且作品中提到了一些好的作家,比如史铁生的书很有深度和思想性,王小波的小说很有趣,也有艺术性。文史哲经典名著是不能错过的,当然愉快是基本标准.  

  

中学时代确实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觉得看的第一本书如果是好的话,一般不会走太大弯路,如果一开始就看劣书,那就比不看更坏,现在市面上为了赚钱什么垃圾书都有,有些还很畅销,很害人。  

  

我觉得在体制化教育下无论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要善于向教育争自由,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救,以后是否有出息,身心健康和平安远比一纸文凭重要.祝愿你们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一个人有三种生活:分别是肉体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动物有肉体生活,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但肯定没有精神生活。因此,精神生活是使一个人区别于动物的明显标准,就像赫拉克里特所说:“最美丽的猴子和人相比也是丑陋的。”我主要用一个人的精神素质来衡量一个人。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呢?

1.一个平庸的人,往往和他说几句话就可以断定他的平庸,当然前提是你本身是个比他高水平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人,当然无此能力。

2.看一个人的眼神也可以。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看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一个人即使相貌平平,但目光炯炯,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看一个人喜欢什么,趣味是难掩饰的,比如从一个人喜欢读什么书,大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档次的人。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Kant:“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良心就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内心的法庭的存在。”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

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不可借口恶习难改,就此放弃提升自我的努力。  
——犹太人格言  
要想改变对痛苦的态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发生在身上的事情都看作是一次提升精神境界的历练机会。  
——斯科特·派克(美国心理学家)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哲学吧友谈教育:

吧友1@

现行教育体制最大的弊端是:
对人脑袋的训练就是死记硬背,记标准答案,记英语单词,记解题方法
把人的脑袋变成存储器
但忘了人脑的根本是用来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寻找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答案的
我想这可能是为什么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原因之一
我们能把洋人出的题------拿样品来我们照做,把答案抄的很完美
但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创意,寻找解题思路就立马傻眼
所以永远人家吃肉,我们喝汤,还是冷的和残的

上学时不知道,后来我的同学有当中学老师的,谈论之下才知道,他们这些老师哪想着是教书育人啊,都被升学指标压的喘不过气来了,想当年她也是愤青一枚,可也没办法,房子要供,孩子的奶粉要买啊

我们面对的世界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无数的题目,要我们自己去排列组合寻找解题思路和答案,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根本没办法支撑我们面对这个世界

吧友2@

没人认为学习不重要 中国教育弊端在于应试 这并不是说取消考试就好了 考试是必须有的 但不是应试 考试本意是以知识为载体考察学习 思维 动手 创新能力 结果现在成了以试题为载体考察解题的能力 比如学数学是必需的 但应该学习数学的思维而事实上呢考察的是你做题的熟练 就是一道题你必须反复做才能得高分 因为你想出来的答案要比背出来的答案慢 所谓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是对于知识的理解 而是你得记得住题型会做同类题 英语学完后更是与实际脱轨 其它几科也相类似...并且在一种对分数的盲目崇拜学生的个人品德 沟通交流能力等优秀素质尤其是品德被人忽略 才会造成很多高才缺德 高才低能的 无用或有害的人出现在社会中 中国现在迫切需要有道德 有自学 创新 动手 能力的人才来振兴中华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每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不掌握一门手艺,最终会变成一个无赖"(斯宾诺莎)
他一生都遵循这些规则:
1.用人们理解的方式说话,为人们做一切不背离我们的目标的事情。
2.只享受那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乐趣。
3.不贪财,获取的金钱能维持健康和生命即可;不媚俗,只遵守那些与我们的事业不冲突的习俗。
“一个最看不起自己的人最接近于一个骄傲的人”


弗兰西斯.培根
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掌握计算的方法和修建桥梁;我们学心理学,是为了在社会的丛林之中寻找生存之道。
“有的书可以全部吞下,而有的只能浅尝辄止。”
他建议世人要虚实结合,随机应变,就像合金更加经久耐用一样。


伏尔泰与法国启蒙运动
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除了游手好闲之辈。“他的秘书说他在时间上是个吝啬鬼,”一个人应该尽力工作,以使世上的生命得以维持。
男女在智力方面生来就在同一水平线上  

康德与德国唯心主义
“没有不稳定因素,人们的才能将会被永远埋没。”“感谢上苍给了我们不安,嫉妒,虚荣还有永不满足的欲望……人想要和谐,但自然懂得什么对她的物种有益,她有意使人们争斗,好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哲学的故事》亚里士多德与希腊科学  
知道问什么,答案就已经出来了一半。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朋友很多的人其实一个朋友也没有”,“同时与很多朋友建立真诚的友谊是不可能的”。真诚的友谊需要的是持久的热情,而不是一时的亲热,就是说交朋友需要有稳定的性情。友谊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出于感恩的友谊最多是建立在流沙上的苟合。  

“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仙。”  

“如果你想让我流泪,你自己就得先哭一场。”  

《哲学的故事》柏拉图  
就像检查一个人的视力,我们总是让他先认大字,再认小字;因此,在大的范围内比在小范围里更容易剖析公正。  

一个自由的人在获取知识时也应该是个自由人......在强迫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牢记的  

圆圈可以随着我的铅笔的移动而诞生,又随着橡皮的擦拭而消失,然而“圆圈”的概念却能永远存在下去。这棵树立在那里,那棵树倒了,然而,决定它们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倒下的规律却是永恒的。  

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阶级和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去从事适宜自己本性和能力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向往一个更好的世界,并至少使它部分实现。......  

憧憬未来并非没有用处,即使我们只是描绘了一幅图画,那也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目标。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哲学的故事》【引言】  
爱智慧,并受它的指引去过一种朴素独立,豁达和充满信心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此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小学生。”(爱默生)  

《哲学的故事》美国哲学家  
乔治.桑塔亚那  
放弃自己的观点,看别人脸色行事,这在我看来是虚伪和怯懦  

约翰.杜威  
真正的教育是在我们走出校门之后才开始的  

好人不仅仅是听话和不伤害他人的人,无能的好人不能算健全的人。如果我们缺乏智慧,那么世上一切美德都救不了我们。无知是不幸的,它会导致麻木不仁和奴性。只有智慧才能让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  


《哲学的故事》欧洲哲学家  
亨利.柏格森  
我们应该在前进中,而不是在后退中修正错误。  

贝奈德托.克罗齐  
历史的价值在于其现代意义和给予后世的启示。  

伯特兰.罗素  
只有通过自由讨论,我们才能避免错误和偏见。  

我们以为教育传授固有知识,但实际上,它应该是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与其在绝望中犯错误,不如在希望中犯错误。  

还有中国人呢,在许多方面,中国却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国家。他不仅在人数和文化上是最伟大的,而且我还认为它有最伟大的智慧。在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可能见到如此豁达的胸怀,如此现实的哲学和如此求实的态度,而不是把事实歪曲成特定的模式。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6
哲学书推荐
亚理士多德<形而上学 >休谟<人性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黑格尔<逻辑学>< 历史哲学>

心理书推荐  
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巴斯<进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历史书推荐
<史记> <全球通史>汤因比<历史研究>  

西方文学作家推荐 :歌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 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  
  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  

为了使读书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包括:一、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二、读书的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他们似乎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也许对你就愈有价值,是你的沉睡着的宝藏被唤醒了。(周国平)  


推荐两本教育书  
1。千万别教坏孩子:86堂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  
出 版 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我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我觉得现在中国多数人还没有健全的常识,荒唐的应试教育还在搞,摧残一代一代学生的身心,许多家长也很糊涂,一窝蜂的逼迫孩子误用光阴,其实呢,教育是使一个人好像植物一样生长,提供阳光和充足的水分,灌输就好像把过量的水倒到植物上,植物能受得了么。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法国数学家巴斯卡(Pascal, Blaise,1623-1662〕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但人又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启蒙时代以来,法国出现许多像巴斯卡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数学家笛卡尔、法学家孟德斯鸠、既是历史学家又是诗人的伏尔泰、爱弥尔的作者卢梭、提倡自由思想与无神论的狄德罗、一直到近代存在主义的沙特…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文学家、数学家、音乐家,常常也同时是哲学思想家,让近代法国在哲学思想上成果辉煌。  

这辉煌的过去奠定了法国近代人文教育的传统。即使在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哲学的影响力。  

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简称bac (baccalaureat)。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e。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每科的作文考试都有三题,三题中可以选一题作答。  

两年前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其中一科的作文题目是:  
哲学是否可以独立於自然科学?  
人的自由是否受劳动的必要性所局限?  
我们能否说服他人接受一件艺术品是美的?  
去年的题目则是:  
文科—  
一、「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二、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三、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  

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一、什麼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二、「给予的目的在於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三、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一、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二、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三、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於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这样的考题,可不是空穴来风的。在法国,哲学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些主课不相上下。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座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平常老师们怎麼进行哲学教学呢?有的老师依照主题选文章,比如以「真理」、「正义」、「美」这些主题,来让学生作讨论;也有的老师选不同的哲学家来讨论。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怎麼进行是老师决定的。  

法国教育当局为了避免填鸭式教育,不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背大纲,所以高中会考的题目一向都很灵活,不会出一些琐碎的问题。这些考题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甚至连哲学家之间也没有共识。  

也许有人会觉得法国人如此热衷於哲学,活得会不会太累?其实,正如一位哲学咖啡馆的参加者在讨论关於「愉快」的题目时所说的:「能在生活中当个重要的人固然是愉快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个愉快的人。」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推荐bbs和博客:
百度哲学吧 http://post.baidu.com/f?kw=%D5%DC%D1%A7
傅佩荣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upeirong
心世界 http://www.soulworld.com.cn/
周国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ouguoping


推荐游戏:仙剑奇侠传1和4  

大学多读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籍绝对有好处,特别是好哲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灵魂


推荐作家和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德伯家的苔丝》——《堂吉-柯德》,:《安娜-卡利宁娜》《复活》《名利场》《双城记》《父与子》《约翰-克里斯朵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匹克威克外传》《茶花女》《包法利夫人》《漂亮朋友》《欧叶妮-葛朗台》《格里佛游记》《好兵帅克历险记》……《飘》,《麦田里的守望者》,《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
记住,名著在名译之后才诞生,不好的译本千万不要读,浪费时间。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个性以及基本的孤独体验乃是人生意义问题之思考的前提。  

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节选自周国平《孤独的价值》)  

  

叔本华论孤独的价值:  

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拉布什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  

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欢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世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并无价值。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再加一个建议:每天去运动半小时,比如跑步。  

读原著,而且是好的译本,是学习哲学的捷径。哲学给我带来思考的乐趣,看世界的眼光变了,孤独了,但在孤独中也有快乐,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快乐。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  

叔本华说化解烦恼的方式:觉悟的宗教智慧和审美的观望态度。
  
虽然结局已定,就好像叔本华所说“人生的海洋布满暗礁和漩涡,我们既使小心翼翼地躲开了它们,最后的结果仍是不可挽救的船沉。”但我对人生还是采取进取的态度,快乐学习和工作。康德所说“为了实现一个伟大抱负去进行按部就班,永往直前的工作,结果就充实了时间(工作延长生命),这是使自己生活快乐但又满足于生活的唯一可靠的手段。‘  

罗素《中国问题》笔记  
中国人天生宽容而友爱,以礼待人,希望别人也投桃报李。  
宽容的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  

中国人的主要弱点:贪婪,怯懦,冷漠。

正直是中国的最大优点。  
保存中国人的文雅,谦让,正直,和气等特性。

中国人曾经历经磨难,但他们的英雄主义救了他们,他们应该成功。愿成功是他们的!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7
快乐工作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快乐,快乐是工作之外的,下了班,用工作中赚的钱去买一点快乐。这很可怜。当然现在压力很打,可能你得到的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愿意做的,你对它没有兴趣,你是为了生存,谋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内心的人,注重心灵的人,就会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智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你以便去承受生活的压力,一边让你内在的东西变得更优秀,迟早你会有机会的。然后你去做能够发挥你的能力的,你感兴趣的,提现你人生价值的工作。我把这称为快乐工作的能力。可能你暂时没有快乐工作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强大的理想支持,当你具备了快乐工作的能力的时候,你迟早能得到这种机会。现在很多人,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真有机会的话,他/她又没有这种能力,他/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能实现他/她的价值。他/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坐标,就是社会的功利的坐标,这就很可悲了,这也是金钱、功利社会贬低理想的一个恶果。(周国平)

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重要。我讲的能力包括判断能力,例如:一大堆书,选出哪些是对你最重要的,哪些是大致翻翻就可以的;有的书尝尝味就可以了,有的书则要细细嚼;有的要快读,有的则要慢慢消化;有的书不必从头读到尾,有的书则甚至要读几遍......(李泽厚)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提问:读高数有困难就逃避,怎么办?

答:高数其实不复杂,马哲的物质定义的方法是数学常用的概念理解方法,
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是数学的思维方法,
学高数的困难,是因为思维不会粗线条的抽象思维,拘泥于具体的形象细节。
科学的抽象思维就是粗粗的几笔勾勒出事物轮廓,而忽略细节,
而这粗粗的几笔却要精确的传神,恰如齐白石画虾。
高数的导数及以前,我学了四个多月,后边的微积分只用了五天,
每本书都是前几十页的概念难学,理解的越深,将来走的就越远,
基本概念只有有了足够的正反实例,熟练操作,反复思辨才能真正把握。明白说得出只是知了,是知识,
感到一扇窗子打开时才是领悟了,是能力。

哲学无对错,掌握哲人的思维方法是真的。


周国平: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
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要活得崇高,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是通过指导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人生会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

所谓理想就是精神上的追求。人之所以为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灵魂,有精神。这就是说人不只是活着,能吃好睡好,就这么过一辈子。如果仅仅是这样,人是不会满意的。再平庸的人,只过这种生活,也会感到空虚。空虚的感觉就是缺了一块东西,这块东西是什么?就是精神生活。人有这种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

哲学和理想分不开
我们历来把哲学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另一种翻译方式就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理想主义这一块,它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它想让人的精神有一个最后的归宿,也就是终极关怀。意思就是说,在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背后,应该有一个无形的、更高的东西,哲学要寻求的那个东西。因为世界也好,人生也好,如果说它有意义的话,意义应该在那儿,而不是在物质这一块。这是哲学的原意,就是寻找那种更高的、真正给人生提供最高意义的东西,如果哲学是这样的,它自然和理想是不可分的,是一会事儿。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续)
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
现在很多人都说,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如果不能实现,理想对你的现实生活实际上起到一种阻碍、破坏作用,让你的生活质量更低。你现实生活没搞好,理想也没实现,两头都没够着。人们往往对理想有这样一种职责。这实际上是没有分清两个层次的理想:社会层次和人生层次。社会层次的理想,在一定成都上应该用现实来检验,应该变为现实。你说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你确实要有很多措施来实现它,要确实让人感到这个社会是公正的。
但是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你要活得崇高,你要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或者我在最新一本书中说的丰富、善良、高贵,这些品质,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怎么可能变成看得见的事实?它是通过指导你的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你的人生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这本身就是实现。比如,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特别成功,但他/她依着这些精神品质去做的,那我说理想在他/她身上已经实现了。
我们不要太狭隘地看待现实,以为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现实。你的一种内心状态,你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处事的,这个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现实。两个精神状态完全不同的人,哪怕他们表面的生活很相似,但我说他们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精神价值不是以有形的形态存在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灵里,它是以无形的状态存在的,它是一种强大的东西,不是不起作用的。

功利性的目标不是理想
如果一个人一心想着发财,在我的观念中,这不算理想。人当然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设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其中有一些是功利性的。我不是说功利的目标是庸俗的,不好的,但它不是理想。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的目标。两者的关系,可以毫不相干,甚至是冲突的,也可以是一致的。比如,我这一生,要赚多少钱,拿到这些钱后,办一个图书馆;或者像王石(万科董事长)那样,实现人生的探险计划,这背后有精神的目标。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所有物质性的目标都是手段,只能是实现自己更高理想的手段。我不否定人们去追求财富。但是,人的高下从这里面分出来。有一种人,把追求物质财富、追求金钱,作为人生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而另外一些人把追求这些东西作为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这个要求实现以后,又把它作为实现自己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这两种人对财富的态度分出了高下。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金钱、财富、物质性的东西,从整体上说,只能是手段。如果把它作为目标,这样的人就和理想无缘。


感情生活的价值
从你们的网络调查中看出:94%的人都认为理想比较重要,人们寻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幸福,美好的爱情。我相信他们的表达是真诚的。他们不认为仅有物质的东西就够了。家庭、爱情,人和人的感情,这不是世俗,完全是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包括情感价值。
普通人谈理想,不会注重理论表达,可能就是凭直觉,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直觉很多时候是理想价值的朴素表达,并不是世俗价值,也可以说是精神价值在世俗生活中的体现。我认为纯粹世俗的东西,就是名利地位,如果你仅仅看重这些东西,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大多数人,可能不会仅仅看重那些东西。但是生活的逼迫或者说社会的诱惑,会使得人们在实际行动中,把那些具体的东西看得更重要。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哲学的故事》笔记 尼采  
二.青少年时代  

形成了女性般的脆弱和敏感气质。……他一生中都在以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身心,以便使自己具有理想中的男子气概。  

服从命令、坚忍不拔、铁的纪律(军人) “没有音乐,生活就是残缺的”  

只有“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  

“以战斗的精神闯入社会,这是我从司汤达那里得到的教诲。”  

查拉斯图拉之歌  

在善与恶的彼岸,  

我等候虚无;  

时而与光明为伍,  

时而与阴影相伴,  

只有白昼、湖泊、午辰和无尽的时光,  

我的朋友突然一分为二,  

查拉斯图拉走过我的身旁。  

他的“灵魂升腾,占据了四周的空间”。  

“在凶险中生活吧。”  

“不要奢望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不要为了美德而勉为其难去干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  

一切事物都会以本来的模式无穷地循环往复。  

“你怕什么,查拉斯图拉?说完你的话就粉身碎骨吧。”  

如果一个民族的卓越者命运多舛,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个民族怎么可能伟大呢?这样的社会只会变得死气沉沉。”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哲学的故事》摘录 叔本华  

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如果一头蠢驴去照,不可能在里面见到天使” “当头脑与书籍相撞发出空洞的声响时,不能总是归咎于书籍吧?”  

“假如一位音乐家发现热烈喝彩的观众都是聋子,或仅有一两个正常人,他会高兴吗?假如他发现那一两个人也是因为受了贿赂才给蹩脚的演奏者捧场,他将会怎么说呢?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配偶。以免这些缺陷进一步遗传下去,……一个人是对另一个人专门、完美的弥补。  

歌德说:“我们的精神是不灭的,就像太阳,在肉眼看来,好像是沉了下去,但实际上却永远不落,永远照耀着世界。”  

只有意志完全听从知识和理智时,人生的不幸才会被征服。  

“虽然素质要比财富能给人带来幸福。但人们却更愿意获得财富。”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是庸俗的人”  

人类最大的奇迹不是征服世界,而是征服自己。  

……在阅读有关某些问题的文章时,自己不先作一番思考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只会埋头苦读,他的思考能力就会逐渐丧失。  

摆脱欲望纠缠的途径就是理智地思考人生。  

真正成熟的人能够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自然限制。实际上,世界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而只是我们手中的原料,它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看我们自己的态度。  

幸福是创造而不是占有或满足。……正如飞机或鸟儿升空时需要阻力,我们也需要阻力来使自己上升,我们需要各种挫折来增强我们的力量,激励我们的成长。  

  
……知识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增加痛苦,最细腻的快乐和最强烈的痛苦是那些最高级的灵魂所独有的,伏尔泰宁要婆罗门“痛苦”的智慧,也不要农妇幸福的愚昧,我们希望敏锐,深刻地体验生活,甚至不惜以付出痛苦的代价;智慧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快乐。  

没有行动的思想只能是一种弊病。  
///////////////////////////////////////////////////////////////  

叔本华说“人生的海洋布满暗礁和漩涡,我们既使小心翼翼地躲开了它们,最后的结果仍是不可挽救的船沉。”既然结局已定,我就不用担心太多危险,只要尽力躲开自己能够躲开的危险就行了。这样想后,于是我便对人生采取进取的态度,快乐学习和工作。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大学课余抽些时间来学哲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做事情,打游戏,做功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头脑地做事情,打游戏,做功课,另一种是没有头脑地做以上事情。所以,使人做事情变得有意义,就必须先有自己的头脑,而有自己的头脑的最佳方式就是研习哲学。不过,如果你天生就是有头脑不需要看书(这种人极少,往往是天才),或者觉得没头脑地做事情也是快乐的,你就不必理会我这个建议。

我所指的有头脑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意识到自己在做这件事情;  
2.意识到做这件事情对自己有何意义。  
  
  
无趣而平庸的时代  
我看见书店文化垃圾泛滥,聪明活泼的小学生被关在教室整天做一堆没意思的题,大学生没头脑地在抽一些网络游戏,家家户户在不怎么用动脑地看一些电视,就知道这是一个无趣而平庸的时代。  
  
对我来说,有趣的事情包括看哲学书,上IGZ打帝国征服者,品味仙剑1等。中国人多,有趣而不平庸的人的绝对数还是不小的,这是使我在这个无趣而平庸的时代略微感到可喜的事情。  
  
我觉得理想的身高和智商  
我觉得一个男生身高像康德那样(不足五英尺,152cm)就够了,智商130左右就够了(比百分之98的人高),其实呢,矮和丑都不是坏的事情,《老子》一书中有一篇专门讲矮比高好,丑比漂亮好的道理(可能我有些误读)。我看一个人主要不是身高,相貌,主要看他做人 和 思想水平怎样。做人是一个人的尊严之所在,思想是一个人的幸福必备素质。所以思想水平和做人比较不错呢,我就觉得他棒。我那么多年见到思想水平最高的几个人,身高和相貌都没什么突出,但因为他们有思想头脑,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所以我还是很佩服他们。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8
有人说我是 “书呆子”,我一听到 就好笑,他们因为我经常看课外书就说我是“ 书呆子”。其实呢,按照李泽厚所说,书呆子是指“不能随环境变迁而作出策略变迁”的人,我还有一个很聪明的同学对我说:“看很多课外书会成为书呆子这个说法是可笑的。”我也这么认为,其实只看专业书的人往往才像书呆子,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却像个“呆头鹅”一样,语言乏味,跟他(她)说两三句话就不能说下去了。另外,李泽厚说大哲学家康德也特别强调思维结合经验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数学和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可以除外。但物理学最终仍需经验(实验)验证。数学则恰好相反,必须脱离经验来思维。  
傅佩荣就说“一生埋首读书的人,如果终其一生都不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是枉然。”“文字与生命脱节,读书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综上所述,书呆子就是不会读书,脑子不会随机应变,空谈太多没实践,生活盲目的人。  

我再谈谈怎样避免成为书呆子。  
第一,不要光看专业书,要多看课外书(当然专业必修要保证过关),尤其不能忽略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看这两类书都能提升判断能力,尤其哲学书还能使“自我”觉醒,哲学是精神生活的理性形式,心理学书则比较有实际用途。  

第二,去实践,比如和同学去买电脑,能学到讲价的技巧,识别奸商的面孔和眼神,防止他们偷梁换柱等欺骗伎俩。  

第三,是多和些聪明人一起,互相学习,有问题上网查资料和问高手也能学很多。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9
喜欢姚明的 鳐光 的大师 伊曼努尔·康德的主要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着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伦理学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一、一个中心:一切以健康为中心。
二、两个基本点:
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三、三个忘记:
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四、四个拥有:
无论你有多弱或多强,一定要拥有真正爱你的人,拥有知心朋友,拥有向上的事业,拥有温暖的住所。
五、五个要:
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条。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9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其中包括精神素质.正确地学哲学无疑能提升精神素质,使你有个坚实的自我,有灵魂地生活.  

众人醉,我独醒,诚然苦,但醒有醒的快乐,"孤独是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  

推荐使你尽快聪明起来的三本好书:笛卡尔《谈谈方法》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也就类似于人性论上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这些书有些哲学基础收获会更大。  

再推荐一些好书:  
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对抑郁终身免疫的妙方  
由自己并从内在去选择人生的目标,而不是从他人处获得目标。  
多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体验人生的丰富和深刻,告诉自己至少“有路可走”。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9
1,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2,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3,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  

4,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亚里斯多德);  

5,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6,人生而(平等)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7,我要教导人类:你们有必要怀疑一切。(休谟);  

8,人们应该如此行动,使其中的每一步都可以成为立法的依据。(康德);  

9,三就是全。(康德);  

1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11, 反者道之动,约者道之用。(文中的“约”过去误为“弱”)(老子);  

1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老子)。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9
读书有味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节选自<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作者: onev123    时间: 2012-5-31 17:49
以前大学流行两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我两人都读了,觉得王小波的小说写的很不错,周国平的散文也不错的。王小波说过一句话"只有满足了两个条件的事我才干:首先是无害,其次是有趣."我很喜欢。  
可惜的是,那么多年以后,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害而且无趣的。  
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是读商品学专业,后来去美国留学读文科。到了四十岁左右做自由撰搞人专事创作小说。在他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王二”这个主角,有时身高是一米九,有时是两米一,王小波说过:“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在他的一篇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说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我觉得王小波是智慧的,他捍卫的是自由思考并享受其乐趣的能力,王小波一想到追求智慧的事还有人继续下去,想到这件事,就很高兴。当生活中充斥虚假的时候,他独能以童话《皇帝的新装》的孩子的眼光看到真实,也把真实说了出来。"智慧’的意思是不受成见,习俗,舆论,他人的支配而自由的思考。周国平在《自由的灵魂》这篇纪念王小波的文章后面说‘最令我难过的确是世上智慧的人本来不多,现在又少了一个,这是比文坛可能遭受的损失更使我感到可惜的。’


以上内容转自百度贴吧山西财经大学吧。原帖作者百度ID:鳐光。谢谢作者的精心整理
作者: 猫咪辰辰    时间: 2015-11-24 22:49
读书到底在读什么。我已理解不到作家的心意,了了草草一本又一本,境界根本不能进入。
作者: 猫咪辰辰    时间: 2015-11-24 22:49
读书到底在读什么。我已理解不到作家的心意,了了草草一本又一本,境界根本不能进入。
作者: 猫咪辰辰    时间: 2015-11-24 22:49
读书到底在读什么。我已理解不到作家的心意,了了草草一本又一本,境界根本不能进入。




欢迎光临 山西财经大学论坛 (http://sxufe.my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