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楼主: onev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大学三建议(如果你孤独)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6:52 | 只看该作者
《哲学的故事》【引言】  
爱智慧,并受它的指引去过一种朴素独立,豁达和充满信心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此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小学生。”(爱默生)  

《哲学的故事》美国哲学家  
乔治.桑塔亚那  
放弃自己的观点,看别人脸色行事,这在我看来是虚伪和怯懦  

约翰.杜威  
真正的教育是在我们走出校门之后才开始的  

好人不仅仅是听话和不伤害他人的人,无能的好人不能算健全的人。如果我们缺乏智慧,那么世上一切美德都救不了我们。无知是不幸的,它会导致麻木不仁和奴性。只有智慧才能让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  


《哲学的故事》欧洲哲学家  
亨利.柏格森  
我们应该在前进中,而不是在后退中修正错误。  

贝奈德托.克罗齐  
历史的价值在于其现代意义和给予后世的启示。  

伯特兰.罗素  
只有通过自由讨论,我们才能避免错误和偏见。  

我们以为教育传授固有知识,但实际上,它应该是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与其在绝望中犯错误,不如在希望中犯错误。  

还有中国人呢,在许多方面,中国却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国家。他不仅在人数和文化上是最伟大的,而且我还认为它有最伟大的智慧。在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可能见到如此豁达的胸怀,如此现实的哲学和如此求实的态度,而不是把事实歪曲成特定的模式。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6:59 | 只看该作者
哲学书推荐
亚理士多德<形而上学 >休谟<人性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黑格尔<逻辑学>< 历史哲学>

心理书推荐  
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巴斯<进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历史书推荐
<史记> <全球通史>汤因比<历史研究>  

西方文学作家推荐 :歌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06 | 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 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  
  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  

为了使读书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包括:一、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二、读书的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他们似乎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也许对你就愈有价值,是你的沉睡着的宝藏被唤醒了。(周国平)  


推荐两本教育书  
1。千万别教坏孩子:86堂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  
出 版 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我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我觉得现在中国多数人还没有健全的常识,荒唐的应试教育还在搞,摧残一代一代学生的身心,许多家长也很糊涂,一窝蜂的逼迫孩子误用光阴,其实呢,教育是使一个人好像植物一样生长,提供阳光和充足的水分,灌输就好像把过量的水倒到植物上,植物能受得了么。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24 | 只看该作者
法国数学家巴斯卡(Pascal, Blaise,1623-1662〕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但人又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启蒙时代以来,法国出现许多像巴斯卡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数学家笛卡尔、法学家孟德斯鸠、既是历史学家又是诗人的伏尔泰、爱弥尔的作者卢梭、提倡自由思想与无神论的狄德罗、一直到近代存在主义的沙特…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文学家、数学家、音乐家,常常也同时是哲学思想家,让近代法国在哲学思想上成果辉煌。  

这辉煌的过去奠定了法国近代人文教育的传统。即使在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哲学的影响力。  

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简称bac (baccalaureat)。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e。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每科的作文考试都有三题,三题中可以选一题作答。  

两年前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其中一科的作文题目是:  
哲学是否可以独立於自然科学?  
人的自由是否受劳动的必要性所局限?  
我们能否说服他人接受一件艺术品是美的?  
去年的题目则是:  
文科—  
一、「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二、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三、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  

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一、什麼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二、「给予的目的在於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三、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一、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二、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三、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於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这样的考题,可不是空穴来风的。在法国,哲学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些主课不相上下。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座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平常老师们怎麼进行哲学教学呢?有的老师依照主题选文章,比如以「真理」、「正义」、「美」这些主题,来让学生作讨论;也有的老师选不同的哲学家来讨论。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怎麼进行是老师决定的。  

法国教育当局为了避免填鸭式教育,不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背大纲,所以高中会考的题目一向都很灵活,不会出一些琐碎的问题。这些考题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甚至连哲学家之间也没有共识。  

也许有人会觉得法国人如此热衷於哲学,活得会不会太累?其实,正如一位哲学咖啡馆的参加者在讨论关於「愉快」的题目时所说的:「能在生活中当个重要的人固然是愉快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个愉快的人。」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3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bbs和博客:
百度哲学吧 http://post.baidu.com/f?kw=%D5%DC%D1%A7
傅佩荣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upeirong
心世界 http://www.soulworld.com.cn/
周国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ouguoping


推荐游戏:仙剑奇侠传1和4  

大学多读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籍绝对有好处,特别是好哲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灵魂


推荐作家和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德伯家的苔丝》——《堂吉-柯德》,:《安娜-卡利宁娜》《复活》《名利场》《双城记》《父与子》《约翰-克里斯朵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匹克威克外传》《茶花女》《包法利夫人》《漂亮朋友》《欧叶妮-葛朗台》《格里佛游记》《好兵帅克历险记》……《飘》,《麦田里的守望者》,《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
记住,名著在名译之后才诞生,不好的译本千万不要读,浪费时间。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39 | 只看该作者
个性以及基本的孤独体验乃是人生意义问题之思考的前提。  

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节选自周国平《孤独的价值》)  

  

叔本华论孤独的价值:  

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拉布什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  

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欢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世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并无价值。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49 | 只看该作者
再加一个建议:每天去运动半小时,比如跑步。  

读原著,而且是好的译本,是学习哲学的捷径。哲学给我带来思考的乐趣,看世界的眼光变了,孤独了,但在孤独中也有快乐,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快乐。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  

叔本华说化解烦恼的方式:觉悟的宗教智慧和审美的观望态度。
  
虽然结局已定,就好像叔本华所说“人生的海洋布满暗礁和漩涡,我们既使小心翼翼地躲开了它们,最后的结果仍是不可挽救的船沉。”但我对人生还是采取进取的态度,快乐学习和工作。康德所说“为了实现一个伟大抱负去进行按部就班,永往直前的工作,结果就充实了时间(工作延长生命),这是使自己生活快乐但又满足于生活的唯一可靠的手段。‘  

罗素《中国问题》笔记  
中国人天生宽容而友爱,以礼待人,希望别人也投桃报李。  
宽容的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  

中国人的主要弱点:贪婪,怯懦,冷漠。

正直是中国的最大优点。  
保存中国人的文雅,谦让,正直,和气等特性。

中国人曾经历经磨难,但他们的英雄主义救了他们,他们应该成功。愿成功是他们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7:57 | 只看该作者
快乐工作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快乐,快乐是工作之外的,下了班,用工作中赚的钱去买一点快乐。这很可怜。当然现在压力很打,可能你得到的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愿意做的,你对它没有兴趣,你是为了生存,谋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内心的人,注重心灵的人,就会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智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你以便去承受生活的压力,一边让你内在的东西变得更优秀,迟早你会有机会的。然后你去做能够发挥你的能力的,你感兴趣的,提现你人生价值的工作。我把这称为快乐工作的能力。可能你暂时没有快乐工作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强大的理想支持,当你具备了快乐工作的能力的时候,你迟早能得到这种机会。现在很多人,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真有机会的话,他/她又没有这种能力,他/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能实现他/她的价值。他/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坐标,就是社会的功利的坐标,这就很可悲了,这也是金钱、功利社会贬低理想的一个恶果。(周国平)

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重要。我讲的能力包括判断能力,例如:一大堆书,选出哪些是对你最重要的,哪些是大致翻翻就可以的;有的书尝尝味就可以了,有的书则要细细嚼;有的要快读,有的则要慢慢消化;有的书不必从头读到尾,有的书则甚至要读几遍......(李泽厚)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06 | 只看该作者
提问:读高数有困难就逃避,怎么办?

答:高数其实不复杂,马哲的物质定义的方法是数学常用的概念理解方法,
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是数学的思维方法,
学高数的困难,是因为思维不会粗线条的抽象思维,拘泥于具体的形象细节。
科学的抽象思维就是粗粗的几笔勾勒出事物轮廓,而忽略细节,
而这粗粗的几笔却要精确的传神,恰如齐白石画虾。
高数的导数及以前,我学了四个多月,后边的微积分只用了五天,
每本书都是前几十页的概念难学,理解的越深,将来走的就越远,
基本概念只有有了足够的正反实例,熟练操作,反复思辨才能真正把握。明白说得出只是知了,是知识,
感到一扇窗子打开时才是领悟了,是能力。

哲学无对错,掌握哲人的思维方法是真的。


周国平: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
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要活得崇高,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是通过指导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人生会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

所谓理想就是精神上的追求。人之所以为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灵魂,有精神。这就是说人不只是活着,能吃好睡好,就这么过一辈子。如果仅仅是这样,人是不会满意的。再平庸的人,只过这种生活,也会感到空虚。空虚的感觉就是缺了一块东西,这块东西是什么?就是精神生活。人有这种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

哲学和理想分不开
我们历来把哲学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另一种翻译方式就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理想主义这一块,它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它想让人的精神有一个最后的归宿,也就是终极关怀。意思就是说,在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背后,应该有一个无形的、更高的东西,哲学要寻求的那个东西。因为世界也好,人生也好,如果说它有意义的话,意义应该在那儿,而不是在物质这一块。这是哲学的原意,就是寻找那种更高的、真正给人生提供最高意义的东西,如果哲学是这样的,它自然和理想是不可分的,是一会事儿。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17 | 只看该作者
(续)
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
现在很多人都说,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如果不能实现,理想对你的现实生活实际上起到一种阻碍、破坏作用,让你的生活质量更低。你现实生活没搞好,理想也没实现,两头都没够着。人们往往对理想有这样一种职责。这实际上是没有分清两个层次的理想:社会层次和人生层次。社会层次的理想,在一定成都上应该用现实来检验,应该变为现实。你说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你确实要有很多措施来实现它,要确实让人感到这个社会是公正的。
但是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你要活得崇高,你要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或者我在最新一本书中说的丰富、善良、高贵,这些品质,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怎么可能变成看得见的事实?它是通过指导你的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你的人生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这本身就是实现。比如,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特别成功,但他/她依着这些精神品质去做的,那我说理想在他/她身上已经实现了。
我们不要太狭隘地看待现实,以为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现实。你的一种内心状态,你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处事的,这个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现实。两个精神状态完全不同的人,哪怕他们表面的生活很相似,但我说他们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精神价值不是以有形的形态存在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灵里,它是以无形的状态存在的,它是一种强大的东西,不是不起作用的。

功利性的目标不是理想
如果一个人一心想着发财,在我的观念中,这不算理想。人当然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设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其中有一些是功利性的。我不是说功利的目标是庸俗的,不好的,但它不是理想。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的目标。两者的关系,可以毫不相干,甚至是冲突的,也可以是一致的。比如,我这一生,要赚多少钱,拿到这些钱后,办一个图书馆;或者像王石(万科董事长)那样,实现人生的探险计划,这背后有精神的目标。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所有物质性的目标都是手段,只能是实现自己更高理想的手段。我不否定人们去追求财富。但是,人的高下从这里面分出来。有一种人,把追求物质财富、追求金钱,作为人生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而另外一些人把追求这些东西作为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这个要求实现以后,又把它作为实现自己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这两种人对财富的态度分出了高下。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金钱、财富、物质性的东西,从整体上说,只能是手段。如果把它作为目标,这样的人就和理想无缘。


感情生活的价值
从你们的网络调查中看出:94%的人都认为理想比较重要,人们寻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幸福,美好的爱情。我相信他们的表达是真诚的。他们不认为仅有物质的东西就够了。家庭、爱情,人和人的感情,这不是世俗,完全是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包括情感价值。
普通人谈理想,不会注重理论表达,可能就是凭直觉,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直觉很多时候是理想价值的朴素表达,并不是世俗价值,也可以说是精神价值在世俗生活中的体现。我认为纯粹世俗的东西,就是名利地位,如果你仅仅看重这些东西,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大多数人,可能不会仅仅看重那些东西。但是生活的逼迫或者说社会的诱惑,会使得人们在实际行动中,把那些具体的东西看得更重要。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27 | 只看该作者
哲学的故事》笔记 尼采  
二.青少年时代  

形成了女性般的脆弱和敏感气质。……他一生中都在以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身心,以便使自己具有理想中的男子气概。  

服从命令、坚忍不拔、铁的纪律(军人) “没有音乐,生活就是残缺的”  

只有“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  

“以战斗的精神闯入社会,这是我从司汤达那里得到的教诲。”  

查拉斯图拉之歌  

在善与恶的彼岸,  

我等候虚无;  

时而与光明为伍,  

时而与阴影相伴,  

只有白昼、湖泊、午辰和无尽的时光,  

我的朋友突然一分为二,  

查拉斯图拉走过我的身旁。  

他的“灵魂升腾,占据了四周的空间”。  

“在凶险中生活吧。”  

“不要奢望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不要为了美德而勉为其难去干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  

一切事物都会以本来的模式无穷地循环往复。  

“你怕什么,查拉斯图拉?说完你的话就粉身碎骨吧。”  

如果一个民族的卓越者命运多舛,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个民族怎么可能伟大呢?这样的社会只会变得死气沉沉。”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37 | 只看该作者
《哲学的故事》摘录 叔本华  

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如果一头蠢驴去照,不可能在里面见到天使” “当头脑与书籍相撞发出空洞的声响时,不能总是归咎于书籍吧?”  

“假如一位音乐家发现热烈喝彩的观众都是聋子,或仅有一两个正常人,他会高兴吗?假如他发现那一两个人也是因为受了贿赂才给蹩脚的演奏者捧场,他将会怎么说呢?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配偶。以免这些缺陷进一步遗传下去,……一个人是对另一个人专门、完美的弥补。  

歌德说:“我们的精神是不灭的,就像太阳,在肉眼看来,好像是沉了下去,但实际上却永远不落,永远照耀着世界。”  

只有意志完全听从知识和理智时,人生的不幸才会被征服。  

“虽然素质要比财富能给人带来幸福。但人们却更愿意获得财富。”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是庸俗的人”  

人类最大的奇迹不是征服世界,而是征服自己。  

……在阅读有关某些问题的文章时,自己不先作一番思考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只会埋头苦读,他的思考能力就会逐渐丧失。  

摆脱欲望纠缠的途径就是理智地思考人生。  

真正成熟的人能够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自然限制。实际上,世界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而只是我们手中的原料,它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看我们自己的态度。  

幸福是创造而不是占有或满足。……正如飞机或鸟儿升空时需要阻力,我们也需要阻力来使自己上升,我们需要各种挫折来增强我们的力量,激励我们的成长。  

  
……知识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增加痛苦,最细腻的快乐和最强烈的痛苦是那些最高级的灵魂所独有的,伏尔泰宁要婆罗门“痛苦”的智慧,也不要农妇幸福的愚昧,我们希望敏锐,深刻地体验生活,甚至不惜以付出痛苦的代价;智慧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快乐。  

没有行动的思想只能是一种弊病。  
///////////////////////////////////////////////////////////////  

叔本华说“人生的海洋布满暗礁和漩涡,我们既使小心翼翼地躲开了它们,最后的结果仍是不可挽救的船沉。”既然结局已定,我就不用担心太多危险,只要尽力躲开自己能够躲开的危险就行了。这样想后,于是我便对人生采取进取的态度,快乐学习和工作。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4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课余抽些时间来学哲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做事情,打游戏,做功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头脑地做事情,打游戏,做功课,另一种是没有头脑地做以上事情。所以,使人做事情变得有意义,就必须先有自己的头脑,而有自己的头脑的最佳方式就是研习哲学。不过,如果你天生就是有头脑不需要看书(这种人极少,往往是天才),或者觉得没头脑地做事情也是快乐的,你就不必理会我这个建议。

我所指的有头脑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意识到自己在做这件事情;  
2.意识到做这件事情对自己有何意义。  
  
  
无趣而平庸的时代  
我看见书店文化垃圾泛滥,聪明活泼的小学生被关在教室整天做一堆没意思的题,大学生没头脑地在抽一些网络游戏,家家户户在不怎么用动脑地看一些电视,就知道这是一个无趣而平庸的时代。  
  
对我来说,有趣的事情包括看哲学书,上IGZ打帝国征服者,品味仙剑1等。中国人多,有趣而不平庸的人的绝对数还是不小的,这是使我在这个无趣而平庸的时代略微感到可喜的事情。  
  
我觉得理想的身高和智商  
我觉得一个男生身高像康德那样(不足五英尺,152cm)就够了,智商130左右就够了(比百分之98的人高),其实呢,矮和丑都不是坏的事情,《老子》一书中有一篇专门讲矮比高好,丑比漂亮好的道理(可能我有些误读)。我看一个人主要不是身高,相貌,主要看他做人 和 思想水平怎样。做人是一个人的尊严之所在,思想是一个人的幸福必备素质。所以思想水平和做人比较不错呢,我就觉得他棒。我那么多年见到思想水平最高的几个人,身高和相貌都没什么突出,但因为他们有思想头脑,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所以我还是很佩服他们。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8:53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我是 “书呆子”,我一听到 就好笑,他们因为我经常看课外书就说我是“ 书呆子”。其实呢,按照李泽厚所说,书呆子是指“不能随环境变迁而作出策略变迁”的人,我还有一个很聪明的同学对我说:“看很多课外书会成为书呆子这个说法是可笑的。”我也这么认为,其实只看专业书的人往往才像书呆子,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却像个“呆头鹅”一样,语言乏味,跟他(她)说两三句话就不能说下去了。另外,李泽厚说大哲学家康德也特别强调思维结合经验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数学和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可以除外。但物理学最终仍需经验(实验)验证。数学则恰好相反,必须脱离经验来思维。  
傅佩荣就说“一生埋首读书的人,如果终其一生都不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是枉然。”“文字与生命脱节,读书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综上所述,书呆子就是不会读书,脑子不会随机应变,空谈太多没实践,生活盲目的人。  

我再谈谈怎样避免成为书呆子。  
第一,不要光看专业书,要多看课外书(当然专业必修要保证过关),尤其不能忽略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书。看这两类书都能提升判断能力,尤其哲学书还能使“自我”觉醒,哲学是精神生活的理性形式,心理学书则比较有实际用途。  

第二,去实践,比如和同学去买电脑,能学到讲价的技巧,识别奸商的面孔和眼神,防止他们偷梁换柱等欺骗伎俩。  

第三,是多和些聪明人一起,互相学习,有问题上网查资料和问高手也能学很多。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9:0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姚明的 鳐光 的大师 伊曼努尔·康德的主要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着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伦理学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一、一个中心:一切以健康为中心。
二、两个基本点:
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三、三个忘记:
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四、四个拥有:
无论你有多弱或多强,一定要拥有真正爱你的人,拥有知心朋友,拥有向上的事业,拥有温暖的住所。
五、五个要:
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西财经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6 21:34 , Processed in 0.1639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